台灣不缺房、缺的是「新房」新屋減量 房價更難跌

0
594

台灣不缺房、缺的是「新房」。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今年第三季全國房稅籍住宅超過九○三萬,看似數量充足,但五年內新少得可憐,全國不到五十四萬、占比更低於六%,北市二十六戶房子中更僅一戶是新,占比僅二.七七%;房產業者指出,打房五招將延緩老重建更新,供給減少反可能推高房價

近8成縣市 平均屋齡逾30年

依照都更齡門檻三十年來看,根據最新統計,全台二十二縣市中,僅有五縣市住宅平均齡不超過三十年,分別為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及金門縣等,也就是超過七十七%縣市都有住宅老化問題。

26戶僅1戶新屋 北市最嚴重

六都五年內新占比,以桃園市最高、約八.○九%,台北市最低、僅二.七七%;五年內新數量則以新北市最多、約九.八五萬,其次是台中市、約八.二八萬桃園市居第三、約七.一九萬,六都合計約三十九.一二萬

房產業者指出,部分學者、名嘴將高房價議題全推給新案房價太高,直接帶動中古屋、老跟著上漲,但根據供需法則,新供給量大,自然可平抑房價,甚至是買方說了算;根據內政部統計,五年內新與三十年以上老的比率,以台北市最誇張,高達一比二十六,也就是北市二十六戶房子中僅一戶是新,供給遠大於需求,房價當然是水漲船高。

房產業者抱怨,在六都新、老比率嚴重失衡情況下,內政部應該積極加速老化住宅新陳代謝,擴大新供給量,但現在卻想要透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打房,只會將新供給水龍頭擰得更緊。

房產專家何世昌分析,六都都會區素地少、土地整合成本高,導致推案成本居高不下,新供給量偏低,而有能力的購者往往想選況更好、耐震係數更高的房,來保障居住安全;但在討論房價時,外界往往忽視推案成本、利潤與供需失衡的關係,幾十年來將高房價全推給炒作,未能解決核心關鍵,一味打房不僅效果不彰,恐怕還會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