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1 3 月, 2023
Home房地產大市場打房打到剛需族! 營建業指出打炒房草案3大盲點 呼籲對症下藥

打房打到剛需族! 營建業指出打炒房草案3大盲點 呼籲對症下藥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在執政黨選舉失利後「捲土重來」,突插隊2022年12月21日排審,引發市場譁然。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黃文辰指出,預售禁換約將打擊到自住的剛性需求,恐引發更多的民怨與恐慌。

2021年房市火熱,全台房價飆漲,案場頻傳排隊亂象,內政部為遏止市場炒作行為,祭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也被稱為打房5重拳,其中包括:預售禁換約、管制私法人購、重罰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解約申報登錄。

不過,該案4月送進立法院後,未列入優先法案,但卻在執政黨選舉失利後,突插隊於本月21日排審。對此,除有人質疑排審動機,房地產業者也普遍不認同這樣的法案強行通過。

黃文辰表示,近2年房價漲幅高,主因是營建成本高漲、缺工嚴峻所引起,而在政府先前的打炒房措施下,今年下半年房市已明顯降溫,交易量呈現腰斬,實在沒有必要再出重拳打壓房市,「尤其是存有適法性疑慮、與世界各國背道而馳的預售禁換約、以及私法人購限制。」

黃文辰說,從現在的市場環境來看,已幾乎沒有投資客存在,長期置產客也只占1~2成,「預售禁換約」將會打擊到所謂的自住剛性需求。他站在消費者立場舉例:「有很人是要買來自己住的,但如果購買後,家庭資金不幸出現問題要怎麼辦?難道跳河嗎?」

預售屋禁換約打擊自住剛性需求

至於政府可能提到的排他細則,例如提供相關證明的換約許可,黃文辰提出3大盲點。首先,政府未必有如此大量的人力審核,評斷的標準也會延生出許多模糊地帶,最重要的是,消費者仍會抱有未知的恐懼。所以,預售禁止換約若上路,實則會造成更多民怨,打擊到剛性需求。

黃文辰強調「對症下藥」的重要性。他呼籲政府,要解決高房價的問題,首先該從高昂的營建成本,以及嚴重缺工的改善著手,「房子便宜比較好賣,誰不想賣便宜一點?但沒辦法啊,成本就是那麼高。」

此外,黃文辰認為,政府應積極釋出土地或透過地目變更、校地活化,提供更多社會住宅,讓每個人民「住」得起房。思維上,一定要把社與商品房區分開來,讓人民自由做選擇,並尊重市場自由機制,「殊難想像一個民主國家,居然不能對自有財產進行交易。」

RELATED ARTICLES

不怕打炒房?住宅開工量創新高 郎美囡分析建商2想法

2022年央行升息,景氣不佳,政府頻頻出手打炒房,不過開工量卻寫下新紀錄。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22年住宅類開工宅數約14.5萬宅,總樓地板面積將近623萬坪,雙雙創下統計以來新高,與前年相比宅數年增11%、面積增加10%。

國發會救建商 購地18個月限期動工有條件放寬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023年2月8日邀集內政部、中央銀行、財政部、金管會、銀行公會等相關單位,就「健全房地產市場行動方案」各項措施推動情形進行討論。會中針對「購地貸款信用管制」規定做出討論,為加速借款人辦理所購土地之動工興建,動工期限原則以18個月為限,但如果受疫情等大環境因素影響而發生缺工缺料等「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致影響動工時程,或因建案特性不同(如建案規模、建築法規規範要件差異等因素),致影響公務機關審照時程較長者,不在18個月限制。

民主國家應以廢除「自辦市地重劃」為目標

號稱民主的台灣卻存在很多吃人的法令,但卻被刻意掩蓋,變成政商合謀人民財產的工具。區段徵收是一個,另一個是市地重劃。市地重劃有公辦、自辦兩種,其中又以自辦市地重劃最最吃人,只要一半地主同意,就能強迫其他不同意的人參加,而且來趕人拆房子的是建商、不是政府,是誰給他們公權力可以這麼做?遭逢此難的人都會懷疑,台灣是否真的是民主國家。

台灣2023年房市恐量縮價跌,實價登錄行情預計成為天花板

造成房市走弱的原因,有3大關鍵,包含升息、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新的一年,房市有機會回溫嗎?整體而言,市場對成交量看法相當一致,認為會進一步萎縮,但對價格看法分歧,有些業者認為會盤整,有些則認為會下修,但都偏保守看待。

央行升息、平均地權條例效應發酵,桃園、新竹、高雄房價鬆動

隨著央行升息、平均地權條例通過,台灣房市的利空消息接踵而來,房價也終於出現鬆動,根據房地產指數顯示,2022年第四季包括桃園、新竹、高雄等三都的預售屋房價,都從史上最高點開始反轉下跌,跌幅最多的是桃園,下跌約13%,對此專家表示,過去這幾個地區房價太高,民眾負擔不起,加上如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投資客風險增加,未來預售屋房價可能還會有下跌趨勢。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