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6 3 月, 2023
Home全球經濟宏觀淨零碳排成本風暴?營建業「碳焦慮」房價不可能降

淨零碳排成本風暴?營建業「碳焦慮」房價不可能降

營建產業:碳稅恐讓成本暴增至少35%,房價不可能降

隨著歐盟、美國明年起陸續徵收碳關稅,被視為排碳大戶的營建產業已出現「碳焦慮」。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至亮指出,因應淨零碳排,預估未來營建成本恐將暴增至少35%;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林正雄則建議建築同業,應朝向整合健康、綠建築、物聯網與AI智能的智慧建築轉型因應。

王至亮表示,台灣碳費徵收首波產業遍及鋼鐵、水泥、石化,這些產業都與營建業息息相關,以台中住宅大樓目前每坪造價成本平均約15萬元推估,未來一旦徵收碳稅後,隨著原物料成本大漲推升下,預估營造成本至少再漲35%,「房價不可能降價」。

國發會今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要求100%的新建建築物及85%以上的既有建築物,2050年前必須逐步轉型為近零碳建築。

淨零碳排建築產業永續論壇

為此,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台中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等台中三大不動產相關公會,20日與立法委員黃國書聯合舉辦首場「淨零碳排建築產業永續論壇」,吸引500多位不動產相關從業人員與會關切。

黃國書在致詞時表示,立法院本會期將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一旦啟動淨零碳排的目標,許多產業都將改變營運模式。而建築營造部門曾被聯合國氣候大會認為是最具減碳潛力的部門,建築產業要如何因應並減少碳排放量是未來的重要課題。如何達成政府設定的目標,以及如何運用政府提供的政策工具,以減少風險衝擊,達到公司的永續經營,都是產業界期待的答案。

富旺國際董事長林正雄表示,建築4.0是整合健康、綠建築、物聯網與AI智能的智慧建築,無論是將建築規劃納入ESG概念整合,在建材選擇或施工工法,甚至是建築建造過程中,內化減碳行動方案的內涵,或未來面對碳稅、碳費的議題,以及其他因應ESG思維而形成的行動,勢必將衝擊產業經營的既有架構與經營邏輯。

RELATED ARTICLES

升息效應、土建融資金緊縮、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台灣房市仍面臨轉弱風險

據樂屋網統計,過去降價物件多在6000到7000件左右,但去年烏俄戰爭引發地緣政治疑慮,加上升息和股市大跌等因素,全台灣房價調降物件數量自2022年3月開始逐漸上揚,同年11月達到高峰。在六都及新竹縣市的情況下,降價物件數量相似。但是,從去年12月開始,降價物件數量逐漸減少。今年1月,全國降價物件僅剩10483件,其中高雄市的物件數量最多,達到2721件,其次依序為台中市2032件、新北市1839件、桃園市925件、台南市920件,而台北市僅剩下781件,新竹縣市的物件數量最少,僅有511件。

台灣景氣谷底落在5、6月?龔明鑫:領先指標回升,景氣不會再壞下去

國發會公布2023年1月景氣燈號,令人不安的是,連續三個月都亮起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面對此情況,朝野立委紛紛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關切我國第15次景氣循環何時更新公布。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第15次景氣循環高點將於3月下旬公布,不過他也坦言,現在處於下行風險中。這也意味著,我們正處於一個經濟下行的風險期,不容忽視。

北市新建案開出降價第一槍 北投「晴靚大地-一靚」低於市價6字頭

台灣房市開始降溫,台北市各區域開始出現調降價格的情況,其中北投稻香路一帶的「晴靚大地-一靚」建案成為北市目前平均開價最低的建案,平均每坪47萬元,下修幅度超過14.5%。

高雄輕軌沿線房市交易量前10名出爐 市立聯合醫院站奪冠每坪均價飆破3字頭

高雄輕軌全線預計2023年底通車,輕軌「成圓」過程,大順路一帶進入交通黑暗期,鄰近住戶大嘆出入不便,但據信義房屋分析發現,不少購屋客仍看好輕軌建設,沿線以美術館特區的市立聯合醫院站,房地產成交量居冠,大樓成交均價達30.12萬,透天均價更達36.54萬。

限期動工鬆綁 建商不領情

建商買地原須18個月內動工條款,政府將有條件放寬,若有「不可歸責」因素時,則不受此限。但台北巿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昨(8)日對鬆綁依然表達不滿意,他認為,18個月內動工限制沒有刪除,僅增訂但書條款只是多此一舉。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