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高房價,是否正侵蝕台灣民眾的「居住品質」?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去(2022)年第三季全台平均交易坪數為31.5坪,相較2012年同期的42.13坪,短短10年內就減少10.63坪、約25.2%,等於直接減少一間大套房的坪數。
觀察全台六都平均交易坪數變化,高雄和台北的交易坪數「縮水」最多,兩區域平均買賣面積的減少幅度甚至超過35%。
對此,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經理葉沛堯分析,台北房價高居全台天花板,即使是小坪數套房也差不多要價500至1000萬才能買到,而且「不婚、晚婚、獨居」等現象,在台北相對普遍,因此近年台北的「小宅、套房」產品十分熱銷。
至於高速發展的高雄,葉沛堯認為「區域房價」隨經濟蓬勃快速走揚,再加上重劃區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吸引愈來愈多高雄民眾「離開透天,搬進大樓」,導致平均買賣面積愈來愈小。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去年Q2全台不分建物類別的「平均購屋總價」高達1202萬元去推估,若以2成自備款、2%房貸利率的30年期「本息均攤型」房貸試算,民眾每個月至少要承擔3.6萬元的房貸支出,對於一般月薪3至4萬的受薪階級來說,確實很有壓力。
因此近年「蝸居風潮」的盛行,葉沛堯也歸納三個成因,包括:房價飆漲、少子化及居住觀念的轉變。葉沛堯表示,在目前房價水平仍高的背景下,未來民眾的居住空間,恐怕會愈來愈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