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灣住宅建築獎,台灣建築師將傳統與創新融合於每磚每瓦

0
73

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彰顯了台灣建築設計的卓越成就,揭示了創新與環境共生的理念紮根於這片土地之上。從傳統的閩南式建築遺產,到當代極簡主義與人本設計的匯流,台灣的建築正透過與眾不同的途徑,孕育出一種獨特的美學觀。

令人矚目的是,台灣建築師總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巧思妙構,在都市叢林中開拓出別樹一格的生活型態。他們或是借助周遭的都市街道、城鄉地景、環境脈絡,或是賦予新的永續理念,抑或是融合傳統文化元素,而創造出充滿活力與浪漫色彩的建築作品。從宏觀到微觀,台灣的住宅建築展現出令人贊嘆的多元風格與精湛工藝。

創新建築般若空間智慧

對台灣居民而言,居住空間不僅是生活的所在,更是展現生命價值的舞台。2024年第九屆台灣住宅建築作品的精髓正在於如何演繹了這種對家的獨特詮釋。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新竹》巧妙地將邸軸線對準古樟巨木,使得自然與人造和諧共生。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璞園貴象》則打造出迥異於常人的體驗,光風雨水自在流傳,引領居者與大自然緊密交融。

設計團隊們追求實踐永續居住的初衷,在此展現無遺。無名樹設計以《小大之間》作品見證建築業朝環保方向大步邁進,以木構造與預鑄工法相融,開啟居住新風貌。而陳章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土城員和段青年社會住宅》則藉由合院設計重塑鄰里情誼,與自然界暢通無阻,勾勒出美好的社區藍圖。

巧構記憶永續生命鼓動

住宅設計往往需要考量歷史與傳承,而一些作品正好為此提供了深刻的註解。力口建築《德旅店》將屏東老糧倉改造一新,為農業遺跡賦予嶄新生命。王喆建築師事務所《田田傢》則是承載三代人的美好期盼,為孩子營造出欣賞田園風光的機會,促進家人深深連結。

古為今用的理念不僅反映在建築物本身,還滲透於居住者心靈深處。身為建築師,不僅需透視當下需要,更要以無限遠景籌劃。徐維志建築師事務所《廣慈社會住宅》與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即是如此,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精銳Garden One》將自然元素融入城市生活,結合垂直綠化打造生態跳島,在台灣住宅建築獎中脫穎而出的詹秀芬建築師事務所《潮‧中洲》將日光與空氣自然引入居住空間,為人們提供安居樂業場所,更重視鄰里互助與共融的人文關懷,成就社區生活的璀璨願景。

台灣建築獨樹一格

本屆台灣住宅建築獎獲獎作品,可謂台灣建築工藝與設計理念的具體展現。雖區區數英畝,卻蘊涵著如此豐沛的人文之美與自然之韻。這種精神正是台灣建築獨樹一格的根本力量。我們期待未來更多建築能將人性、歷史、環境等元素融會貫通,為台灣居住文化增添嶄新的活力與動能。

2024「第九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得獎名單

最佳「單棟住宅」首獎:新竹謝宅
設計單位: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業主:謝宅一家

新竹基地座落在新竹寶山,評審肯定擔綱設計的黃介二、鍾心怡建築師充分利用先天獨厚的基地環境,建築配置採用合院型式,並將軸線對準基地上的大樟樹,利用基地的高低差及周邊既有樹林,將住宅量體巧妙融入在環境之中。且本案花了長達九年的時間才完成,不論建築師及業主都需要極大的熱情及信任才能達成。


最佳「集合住宅」首獎:璞園貴象
設計單位: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璞永建設

集合住宅璞園貴象」座落於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的巷弄內,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團隊將周邊街道紋理藉由垂直向的大開口,以及水平向脫開的半戶外廊道,將周邊景色及光、風、雨水引入量體之中,讓住戶回家的路能暴露在風雨之中,促使人的身體跟自然發生關係,而不是包裹在室內。


最佳「單棟住宅」特別獎:小大之間
設計單位:無名樹設計
業主:翁先生及王小姐

決選評審強調「小大之間」獲獎的主因,並非因其為木構造建築,而是因本案不論在構造、空間及生活面向上皆相當細膩,尤其構造跟空間的連結性一致,包括空間氛圍的氣味及光線等,即來自構造跟材料。加上近年建築產業面臨缺工、缺料及減碳的挑戰,應主動開始思考解決方式,其中預鑄工法是解方之一,而木材又是能再生永續的建材,應更積極主動地開發跟使用。


最佳「單棟住宅」佳作獎:德旅店
設計單位:力口建築
業主:德旅店

在屏東縣竹田鄉,一個曾是稻米儲存地的老米廠經過力口建築團隊巧手轉化,成為擁有歷史氣息的「德旅店」。此次改造不單是建築的重生,也是對地方記憶的保存與傳承。從德興米廠到德旅店的轉變,見證了屏東農業遺址的新生,展示了如何將遺留下來的舊構造物賦予新生命。透過細膩的設計手法,德旅店保留了舊日的風貌,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創造出一個既具備歷史厚重感又滿足當代生活需求的空間。

延伸閱讀:舊老糧食局變身質感住宿,屏東德旅店╱力口建築 Studio APL


最佳「單棟住宅」佳作獎:田田傢
設計單位:王喆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張先生

位於台中農田間的「田田傢」展現了王喆建築師事務所對於三代同堂生活空間的深刻理解與創新設計,王喆建築師利用曲弧開窗連結室內外景觀,孩童能直視農田中的阿公與遠山美景。花費6年的設計與施工,透過80次以上現勘與無數結構實驗,成功創造了13個高低錯落的樓板,不但成為孩子們的遊樂場,更是促進家庭成員情感聯繫的空間。特別設計的L型懸臂樑與偏移中柱,不僅優化了光線與空氣流通,也使得家變成了溝通的橋樑。


最佳「集合住宅」佳作獎:潮‧中洲
設計單位:之物建築‧詹秀芬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禾苑建設+岡州建設

位於屏東縣潮州鎮的透天案「潮。中洲」,分隔三個主題區域:「引透、思樸、拾光」。建築群以灰白色調為主,「引透」概念為特別訂製的造型空心磚及擴張網,以錯置的拼法引入光及空氣。「思樸」則是大面積後製清水塗料勾勒出樸素而大器的外觀。「拾光」則是以玻璃磚為主設計元素,結合清透卻又不能完全透視的特性,為空間拾起生活的陽光。


最佳「集合住宅」佳作獎:精銳Garden One
設計單位: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悅騰建設

台中市單元二公益路上,「精銳Garden One」由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精心規劃,呈現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哲學。這個建案不僅注重景觀的水平與垂直搭配,更在每一個細節中追求與自然有機的結合,創造出豐富多變的空間感受。通過巧妙的地景設計,將集合住宅社區與周遭環境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個讓人能在都市叢林中自由「漫遊穿透」的開放式生活場域。這種對空間的創新構想,不僅優化了居住環境,也促進了社區內的互動與交流,展現了一種新型態的城市居住文化。


最佳「集合住宅」佳作獎:土城員和段青年社會住宅
設計單位:陳章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陳章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土城之「埕」為發想,意圖找回傳統居住空間中人與人的互動及人與自然的連結。因此在設計「土城員和段青年社會住宅」之初即以雙L型的合院式配置形成社區中庭並拉開棟距。在基地西南角與東北角留設大尺度的空間開口,除了可引入周遭的藍、綠帶開放空間,並且形成社區大門意象,同時也提供給附近鄰里一條藉由穿越中庭花園步道通往鄰近海山捷運站的通勤步道,作為敦親睦鄰的具體呈現。


最佳「集合住宅」佳作獎: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
設計單位: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四喜創意
業主:台北市都發局

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由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打造,是臺北市政府推進居住正義與社區更新的核心計畫。位於具備豐富公共空間的舊莊里,119戶的社會住宅不僅優化了居住環境,也促進了社區間的緊密聯繫,期望成為公共活動的核心。該建築群環繞著中研院,與周邊住宅共同形成了一個和諧宜人的社區生態,展示了公私領域間良好的互動與對話。此外,建築設計採用清水飾面、烤漆鋁板等材料,並具備地下三層到地上十五層的宏大結構,成為南港區的一個重要地標。


最佳「集合住宅」佳作獎:廣慈社會住宅1區(E基地)
設計單位:徐維志建築師事務所
業主:台北市都發局

廣慈社會住宅1區(E基地)坐落於信義區大仁里,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福德街與大道路路口,由徐維志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融合社福功能與社區開放的理念,創造寬闊空間供社區共享,綠意貫穿高層。利用「活力」、「養心」、「悅音」、「觀岳」四類景觀大陽台,促進居民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建立新型社共同體。配合先進施工技術與節能材料,力求環境永續與居住舒適。